流感病毒来势汹汹,是不是感染了甲流?如何检测,一文读懂!

小编/2023-03-22/ 分类: 疾病阅读940
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简直被流感刷屏了。不少“老母亲”都在儿科急诊煎熬,一不小心,还会全家感染;儿科急诊值班的医生也表示,从来没有这么忙碌地“扎手指”。这波流感肆虐,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出现感冒症状,到底是不是甲流?如何检测?新华君今天带着大家一文读懂甲流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以及不同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甲流档案揭秘——剖析结构特点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便于后续理解病原学检查手段。流感病...

image.png

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简直被流感刷屏了。不少“老母亲”都在儿科急诊煎熬,一不小心,还会全家感染;儿科急诊值班的医生也表示,从来没有这么忙碌地“扎手指”。

这波流感肆虐,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出现感冒症状,到底是不是甲流?如何检测?

新华君今天带着大家一文读懂甲流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以及不同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甲流档案揭秘——剖析结构特点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便于后续理解病原学检查手段。

流感病毒也是一种RNA病毒,它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猪、马、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抗原变异,可以进一步分为H1N1、H3N2、H5N1、H7N9等亚型(其中的H和N分别代表流感病毒两种表面糖蛋白)。

流感病毒结构自内而外可分为核心、基质蛋白以及包膜三部分。

流感病毒来势汹汹,是不是感染了甲流?如何检测,一文读懂! (图2)

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RNA、核蛋白以及相应的聚合酶。

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包括基质蛋白(M1)和膜蛋白(M2)。

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膜,这层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神经氨酸酶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此酶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针对此酶设计的奥司他韦是最近比较火热的抗流感药物之一。

甲流档案揭秘——常用三种检测

认识了流感病毒的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流感病毒的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临床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PCR法检测病毒核酸、血清学检测抗体。病毒培养与免疫荧光鉴定方法因其操作较为繁琐且对检测条件要求较高,在临床上不常使用。

01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此检测方法是针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

检测试剂条包被了高度敏感性的单克隆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检测时需采集患者的咽拭子(采样部位见示意图),其检测操作流程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条的用法类似。抗原检测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优势在于速度快,正常情况下采样后半小时就有结果。

流感病毒来势汹汹,是不是感染了甲流?如何检测,一文读懂! (图3)

02病毒核酸检测:经历了之前的新冠核酸检测,提起PCR大家应该已经不陌生了,该方法是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Realtime)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RNA),同样采集的是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法敏感性比抗原检测高,能定量检测,且可以区别分型,缺点是操作耗时较长(大约5-6小时),检测成本高,且结果受采样手法影响较大,若是采集不到位则可能会漏检。

03、抗体检测:抗体检测一般用于流感的辅助诊断,因为抗体产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会有一个窗口期(即在病毒感染的初期2~4天无法检测出抗体阳性)。因此,血清抗体检测方法不能在感染初期抗体还未产生或低于检测浓度时进行检测。

此外,该方法主要针对病原体的IgM检测。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近期有感染,该方法仅适用于辅助诊断。

以上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流感病毒来势汹汹,是不是感染了甲流?如何检测,一文读懂! (图4)

注:以上提到的检测时间都是在检验医生收到标本后对标本进行处理到结果出来的时间,在临床实际条件下,标本采集、运送以及在部分标本可能存在复做等情况,都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具体报告时间请以相应检验项目报告拿取告知为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抗原检测报告速度最快,患者在采样后2h内即可查看结果。

目前,新华医院检验科针对流感检测有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流感病毒IgM抗体检测。

除了流感病毒外,一些其他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最近也在悄然发生,呼吸道病原体的组合式联合检测有利于鉴别病原体种类,及时发现混合感染情况,选择针对性药物治疗,使治疗更加精准高效。

最后,希望大家在这个冬春交替的季节做好个人防护,若是有发热头疼症状请及时就医,切忌自行服药。



中华健康养生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打开手机站
Copyright © 2016-2022 中华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WAP二维码
意见反馈 WAP二维码